COLUMN

2019.6.7

I ❤ 地板

大师访谈|原研哉:木地板,让感官更敏锐

平面设计师 原研哉
出生于1958年。平面设计师,日本设计中心董事,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注重个性与交流,即专注于设计体验而非"物质"。
2001年起成为无印良品的董事会成员,参与的无印良品广告活动荣获2003年东京 ADC奖最高奖。近期作品包括松屋银座店翻新、森大厦、蔦屋书店、GINZA SIX等,还担任了展会「HOUSE VISION」、长野冬奥会的开闭幕式的的节目纪念册,及2005年爱知世博会官方海报制作等国家级的设计。此外,其策划「RE DESIGN」「HAPTIC」「SENSEWARE」等展会用社会与人类感觉的关系重新审视了设计,备受关注。
同时,原研哉还是日本国外务省「JAPAN HOUSE」项目的综合策划人。其著作《设计中的设计》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出版,拥有众多读者。
https://www.ndc.co.jp/hara/

脱鞋的习惯培养出的敏感及洁净

在日本生活时,"脱鞋"可以说是居住环境的最大特征。

不过脱鞋并不是日本人独有的生活习惯,我曾在中国做了一年的调查,那时就发现中国也习惯"在玄关脱鞋",这种脱鞋的文化在家庭中非常普遍。但中国和日本的"脱鞋"有一点不同——日本脱鞋后需要向上踏一级台阶进入家中。

按常理来说,如果没有这一高低落差,不管是人或推车都更容易进出,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样会使家中与室外的界限变得不那么明确。

这一高低差能阻隔灰尘泥土进入室内,可以说是对洁净与否起到明确的区分作用。当然其作用不仅如此,脱鞋的习惯除了会带来更进一步的洁净感,还能够培养细腻的身体感觉,也可以说其是脚底的感觉。

人的脚底稍微被挠一下就会觉得痒,可见脚底的触觉十分敏感。自古以来,人就是靠双脚行走来生活的,这也让脚底感受到的信息变得尤为重要。脚底是日常生活中唯一一处总是与地面接触的地方,因此感觉很敏锐,从前人们会赤脚踏在地上,判断"这里挖下去会有水""这里的地盘很坚硬"等信息。

现代社会又被称为信息化时代,我们往往会被零碎的信息所吸引注意,容易屏蔽更庞大的信息。但大家有没有想过,其实我们并没有完全发挥出自身拥有的敏锐感觉呢?人类的感觉原本应更加细腻,隐藏着更多可能性。寻回赤脚的感觉,能帮助我们从本质上接收丰富的信息,我认为我们需要去学会享受这种感觉。

对人而言,脚底感受到的"舒适"具有肉眼无法看见的"价值"。以前我去巴厘岛时,在一位室内设计师推荐的古老酒店里,看到那里的庭院都铺上了很旧的石头。经过漫长的岁月,人们行走时与石头的摩擦形成了凹凸,这种感觉让人很舒服。如果光脚走的话,能体会到脚底的喜悦。而让脚底愉悦这点,对于能否达到惬意很关键。

双脚接触的地板也是如此

日本人有着脱鞋后再踏上室内这一值得称道的文化,所以我觉得不应该用拖鞋来阻隔,而应享受直接接触地板的感觉。

在造自己家时,从零开始建一个房子很难,但我们可以自己去挑选构成家的各种元素和器械,来组合成一个家。将各种各样的元素组合,最终规整在一起,这就是"家的编辑者"。

并非只有建筑和设计领域的专家才能编辑出一个家,如今,拥有"住宅读写能力"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在了解自己想要的幸福是什么后,让其以某种形态出现在家中。这里所说的"读写能力"并不是指与书写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其指的是每个人能理解自己的生活方式,靠自己来建造出自己的居住环境这一能力。

随着这类人群的增多,相信在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家是在人们把握了自身的生活方式后再被创造出来,而不是直接去买现成的房子。

日本有一位建筑师叫堀口捨己。他对于地板和墙壁结合处的处理、地板和天花板的边界、窗棂的走向等等很有研究,而这些研究成果甚至超越了建筑世界的巨匠勒·柯布西耶等设计的现代主义建筑。然而,当代的建筑家大多都偏向西方风格,大家很少会像堀口捨己那样细致入微。

要想让空间看起来很美,就算是用踢脚线时,也可以选择让其和地板与墙壁材料的材质相符,用嵌入式踢脚线,收在墙壁内侧来隐藏地板和墙壁结合处的方法。这样的话只需花一些小心思,就能让空间变得更有连贯性。而这种细节的处理,决定了空间的质感。

如果有更多人能掌握这些知识,那我想建筑会更有看点。而在进行家的编辑时,要点在于"素材的知识"。雕塑家野口勇曾说过即使石头雕刻失败了,但只要这么放着,自然而然会慢慢"变好"。这种"变好"可能指的是人们习惯了它的花纹,逐渐喜欢上的感觉吧。同样的,树木也是如此,这也是天然木纹的命运。

堀口捨己(ほりぐち・すてみ):建築家。设计过众多表现了日本建筑传统的住宅。在茶室建筑上是权威,有《利休的茶室》(岩波书店)、《住宅与庭园》(鹿岛出版会)等著作。

野口勇:雕塑家、画家、室内设计师。出生于洛杉矶的日裔美国人,三岁时来到日本。活跃在庭园和公园等的设计、家具与照明的室内设计、舞台美术等多个领域。

天然的东西无法像印出来的地贴那样百分百诠释自己的喜好,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让人不满意的部分,会让人觉得"再这样一点就好了"的地方。但这也是一种与相遇的事物一期一会的命运,反而会带来独特的美好感受。

像这样思考着各种各样元素具备的可能性来编辑家,凸显自己珍惜的居住风格和生活方式的本质,终将会变成我们自己小小的骄傲。就像有些人会把去时尚的餐厅吃顿好的当做人生的享受,我想,在脑海中想象如何享受自家的生活,为此去寻找素材来编辑家这件事,更富有乐趣且值得去追求吧。